全球运动的田野回声 | 2019年全球社运的人类学实验课

2020年带来的疫病与隔绝截断了人类学引以为傲的长田野方法,也一度给2019年席卷全球的社运能量降温,但后者并未消亡,而是随着疫情带来的社会张力重燃且激荡。席卷美国的“黑命攸关”和白俄罗斯民众示威直接与新冠防疫的失败相关,而贝鲁特爆炸后黎巴嫩的街头抗疫和智利宪法重修则是2019-2020年长时段运动声部的强音和高潮。各地的运动延随着各社会内生的脉动,基于各人群不同诉求,但无论是阶级、经济、生态、疾控抑或族群,运动动力跨越传统抗争范畴的传染性已经是全球运动景观下的社会事实。如何动态地面对这一加速的世界是基于田野方法的知识生产在这个时代面临的根本问题。如何捕捉并共演社会运动中的尖叫、渐变和杂音则是人类学应有的期许。结绳志专栏“全球运动的田野回声”旨在为这样的问答提供平台。
–
本栏目非常有幸得到原作者首肯,中文首发文化人类学协会近日刊登的《2019年全球社运的人类学实验课》(Global Protest Movements in 2019: What Do They Teach Us?)。正如他们所言,这批2019年正处在世界诸地的人类学学生带来不仅是田野里遭遇的运动,而是一堂切身的实验课:“抗争的诉求和风险不再与我们无关。抗争运动既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极具戏剧性;运动中摩擦不断,既体现了抗争者顽强的生命动力,亦不失表演性。通过介入获得媒体广泛关注的全球抗争运动,本系列文章试图探索人类学在捕捉“真实世界”动态中的作用。”本文为这一系列的序言,后续文章篇目可见:
–
https://culanth.org/fieldsights/series/global-protest-movements-in-2019-what-do-they-teach-us。
原链接/ https://culanth.org/fieldsights/series/global-protest-movements-in-2019-what-do-they-teach-us
原作者/ Pablo Seward Delaporte, Shan Huang, and Kerem Can Ussakli
译者/ yao
校者/ 朱纯萱、王三
编录/ 毓坤

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感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抗争运动也展现出一番新面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及其他地方的“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便是很好的例子,抗争的人群谴责警察针对黑人的暴行,并对废除跨国殖民结构的未来,表现出基进[1]的憧憬(radical vision)。在疫情之前,我们着手汇编这一系列的文章,尝试对2019年下半年出现或是进一步发展的抗争运动做简要反思。发生在香港、印度、伊拉克、黎巴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地的抗争运动,质疑了各种形式的权力和不公,为我们带来崭新而截然不同的正义语言(languages of justice)、介入政治的方法论、公民权的观念,以及对“社会契约”多元(pluralist)而交叉性的(intersectional)重构。这一系列文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抗争运动而做的实验。我们不愿给定一个总框架来思考当下发生的现象,而是以归纳的方式展开,让每位撰稿人先自由地写出所在地的抗争运动,最后再找寻共同之处——我们会在本系列的结论中加以说明。
本系列文章的作者,皆为抗争运动正在发生时在当地调研的研究生或刚毕业的博士。我们要求他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民族志分析方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运动?人类学对主权、仪式、权威和国家等概念的关注引导我们进入在地的日常政治。那么,人类学概念如何为当今全球抗争运动提供不一样的视角?“落地”的民族志方法——关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肌理,同时从私人经历(intimate experiences)和公开政治戏剧中(public intrigue of public drama)获取信息——又如何帮助我们重新定位一些概念性词汇,从而更好地理解时事?
2.人类学家能从这些运动中学到什么?这些运动的参与者——社会运动家、律师、记者、医务人员、老百姓等——展现出的技能、方法和思想都不容忽视。他们不仅推动了我们对政治、伦理、民族意识、公众和行动主义的人类学理论化,而且让我们重新思考身为民族志作者,应怎样调整我们自身的知识生产,使其与行动者的经验相适应?怎样让我们的概念性词汇与他们在运动中制造的“工具箱”(toolkits)配合,从而挑战、抵制乃至瓦解权威?
3. 这些抗争运动是否改变了我们“做田野”的常规思路和利害关系,如何影响我们通常的工作方式?我们既希望本系列文章的作者们能批判性地思考社会抗争如何挑战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的节奏和时间性,也请各位思考,他们原本就在研究的社会实践——以及为这些实践赋予社会能量的词汇——如何从抗争运动中获得新的重要性。
本系列也是公共人类学的一次实验。撰稿人大多都是 “国际学生”(从美国的角度看),他们书写自己的祖国和和家乡的田野点。可以说,在“家乡”做田野调查的意涵正在变化。作为同样前途未卜的学生和社区成员,我们深陷于运动的泥沼,抗争的诉求和风险都不再与我们无关。抗争运动既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极具戏剧性;运动中摩擦不断,既体现了抗争者顽强的生命动力,亦不失表演性(performative)。通过介入获得媒体广泛关注的全球抗争运动,本系列文章试图探索人类学在捕捉“真实世界”动态中的作用。
[1] radical可译基进或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