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持续延宕的疫病之下,重新阅读和讨论保罗·法默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纪念,或为令人困惑的当下寻求某种答案,而是要在变动的语境之下进行批判性反思。
散工们并不抱有融入城市的幻想,而是把“康乐村”这样一个既区别于城市又不同于家乡的特殊场域,当成一个“可以赚钱的、自由的” 落脚点,并以一种低卷入的状态悬浮于其中。
本文整合了三篇对人类学家霍玛·胡德法的访谈,从当下时局的特点出发,串联了伊朗“非法化”生存现状、女权运动历史、信仰与政权的关系等线索,并提出对此次抗争路线图的关注与观察。
作为20世纪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理论奠基性文献,《空间的生产》终于在2021年10月有了中译本(刘怀玉等译,孟锴校),并被列入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丛书。中译本的推出带动了新一波的空间理论阅读热潮。来自人类学、人文地理、建筑规划等多个学科的一些青年学者与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网络空间里的“《空间的生产》读书会”,历经十个月,集体阅读完毕该巨著。2022年8月,读书会在行将结束之时,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
用库尔德名字来称呼吉娜Jîna,记住“女人,生命,自由”口号的斗争。这个承认很重要,同时,它也是呼吁一场同时反种族主义、反殖民的交叉的女性主义运动。
戴不戴头巾是个体的决定,不是社群或国家的决定。执着于头巾,搞得就好像头巾是穆斯林女性的终极符号一样——这样的做法就是在接受殖民东方学对穆斯林女性是什么的规定,同时也是在赤裸地展现传统的男性至上主义。
在十年前的社会学系生活中,面对未来的方向选择,我们曾无数次聊“定性还是定量”:尽管共享对人与社会的研究兴趣,学科传统却要求我们首先选择一种方法受训,这也使得当年的谈话就充满犹豫和含糊,双方立场总是不断互换。十年之后的这次笔谈既是老友线上重聚,也再续了关于研究方法的交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