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涝南旱,泄洪,转移,重建 。这一套刻骨铭心的语言背后不仅是一时错位的洪水,也是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和僵化而粗暴的思考和管理方式。也因此,这不仅仅是发生在北国的故事,在2022年也因季风降雨经历历史级大洪水的巴基斯坦,错位的洪水同样昭显了从灾区到全国再到世界生态格局的多层面裂缝。本文是作者在2022年深入信德省的苏库尔灾区后写下的手记和分析。穿行在重建的茅草棚,随意搭建的灶台,简易的婴儿车,还有…
戴不戴头巾是个体的决定,不是社群或国家的决定。执着于头巾,搞得就好像头巾是穆斯林女性的终极符号一样——这样的做法就是在接受殖民东方学对穆斯林女性是什么的规定,同时也是在赤裸地展现传统的男性至上主义。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对阿富汗实现全面控制,这也给基于阿富汗田野工作的社会科学提出更多难题。在阿富汗前景极其不明朗的当下,如何理解阿富汗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如何以全球离散为背景,从移民、流动性的角度,理解阿富汗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在新书《超越丝绸之路(Beyond Silk Roads)》(2021年)中,人类学者马格努斯·马斯登(Magnus Marsden)重点关注流动的阿富汗商人,以及他们在欧亚大陆建立的贸易网络和节点。新书探讨了商人们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中,如何灵活地塑造自我身份、探索社区联结的可能性。我们有幸采访到了马斯登老师,并将英文访谈全文翻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此次访谈从追溯作者的学术轨迹出发,深入探讨马斯登新书中的关键概念和方法,并且探讨了阿富汗的未来、对流动商人的影响,以及人类学研究的意义。
美国大众媒体中对伊斯兰形象的惊人歪曲,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所谓“专家”对伊斯兰的多个面向的理解的匮乏,影响数百万人性命的决策恰恰就建立在这些“专家”的观点之上。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报道激增,但其中的误解和片面印象却久久无法抹去。无知是灾难性的,而对伊斯兰及穆斯林世界的无知与误解正是导致美国决策失误、执行困难、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