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现在还是虎年!

虎年的最后十四天,再说四桩虎事。 发生 第一只虎来自17世纪的广州城北,第二只是涉入杀人事件的印度猛虎,第三位是孟加拉三角洲传说中的虎圣,第四桩则关于当代动物园的养虎乱象。故事中的虎们,或是平等的邻居、传说中的圣者,也会成为可怕的威胁、痛苦的囚徒……虎的故事总是串联着环境、政治、历史、资本等等诸多脉络,虎年虽然就要过去,我们仍应读虎。 作者 / 安孟竹、叶葳 广州城北的虎 1642年,广…

中东史的环境转向

本文正是从“环境转向“和对欧美中心主义的反思出发,评述了发表于2010年至2015年的五本中东史方向的著作。正如评议者乔治·R. 特朗布尔四世(George R. Trumbull IV)所说,这些作品“的丰富与成功,证明了中东环境史研究的活力”,它们“既无意建设一个狭隘孤立的历史学分支,也无意提供一系列封闭的对话……相反,它们重新激活了那些讨论,重新界定了那些问题,并挑战了中东史领域内许多论证的核心假设。”

蜗牛方舟:作为关怀的哀悼

人类该如何面对只能在人工环境生存的濒危物种?夏威夷蜗牛如今只能生活在实验室里的培养皿中,人造容器与人类照护构筑了它们最后的生存方舟,种群恢复的希望渺茫不可期。这样的境况之中,对蜗牛的照护关怀同时也是一种哀悼,是人类应尽的见证义务。

在灭绝时期照护隼

游隼是世界上最快的动物。由于杀虫剂的大范围使用,它们在1960年代的欧美曾濒临灭绝。通过人工繁殖与野放等保育手段,游隼脱离濒危动物名录,再度变得常见。但是,人类对隼的保育与关怀也深刻重塑了隼的生存环境、再造了新形式人/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