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的最后十四天,再说四桩虎事。 发生 第一只虎来自17世纪的广州城北,第二只是涉入杀人事件的印度猛虎,第三位是孟加拉三角洲传说中的虎圣,第四桩则关于当代动物园的养虎乱象。故事中的虎们,或是平等的邻居、传说中的圣者,也会成为可怕的威胁、痛苦的囚徒……虎的故事总是串联着环境、政治、历史、资本等等诸多脉络,虎年虽然就要过去,我们仍应读虎。 作者 / 安孟竹、叶葳 广州城北的虎 1642年,广…
本文从众多当代巴西艺术中选取了四位女性艺术家和原住民艺术家,通过寻溯水的迹象,来贯通关于消融、追忆、浇灌、涸泽、渗溢、流淌的故事。
水利工程如何影响人、鸟、湖、病毒之间复杂的关系并不只取决于上升的水面如何影响候鸟仰赖的碟形湖,也关乎本地农民的生计方式,及一个稳定的疾控前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我们呼吁更充分的调研、考察与报告。
人类该如何面对只能在人工环境生存的濒危物种?夏威夷蜗牛如今只能生活在实验室里的培养皿中,人造容器与人类照护构筑了它们最后的生存方舟,种群恢复的希望渺茫不可期。这样的境况之中,对蜗牛的照护关怀同时也是一种哀悼,是人类应尽的见证义务。
虽然动物保护容易被视作中产阶级的政治话语,但它们和我们一样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牺牲品和受害者,被剥夺不仅是它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态位置,还包括它们的生命、血肉、犄角和骨头。
究竟该怎样界定蜜蜂?科学家们或可针对个体研究,养蜂人们却总是与“蜂群”互动。这也导致了对与之共生、寄生的其他生物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蜜蜂照料策略。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纯净”的生物个体并不存在,必须从“生态化”、多物种的角度去理解身体。
我们熟悉与依赖的农作物们有许多野生亲戚——这些作物野生近缘种可以帮助发展农业生产,也对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与利用,则总是在各种“边缘”进行着:田地外杂草丛生之处、农业实践的边缘、学科分类的交叉点、还有“野生”与“驯化”的交错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