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下苦知网久已”的呼喊渐起,起因是老教授赵德馨常年向知网维权并胜诉,知网向赵教授道歉却下线其知网论文的系列事件。“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作者的百余篇论文”、“盈利巨大”、“作者不但没有任何收益,甚至下载自己文章还要花钱”。这一系列事实上的不公义激起了普遍而朴素的愤慨之情。但知网的问题不止于“不告而取谓之贼”,赔款道歉后下架赵教授的论文,让这百来篇的知识成果反倒失去了作为知识最重要的价值——传播。…
本文是澎湃国际对人类学家南希·林迪斯法恩和乔纳森·尼尔的专访。这两位专研阿富汗乡村的学者,基于其长期田野调查,针对塔利班政权策略、普什图文化、气候变化影响、女权现况、知识与政治等问题,展开了具体的解释与讨论。
F1是全世界最昂贵的赛事,也是最“白”的运动,近年更装满了各种超级富二代。中产阶层出身的黑人车手刘易斯·汉密尔顿,可谓其中异数。本文从七月的撞车事件讲起,介绍了F1赛场内外的歧视风波与种族资本结构,讨论了包括汉密尔顿在内的运动员的积极行动。
两位作者对读格雷伯与阿仑特关于工作意义的理论,哈贝马斯与项飙对系统和算计/计算的讨论,并引申韩炳哲以批判系统的pua面向。如何在算法深度结构化劳工过程、人际关系和人生目标的情况下重建人的价值和阿仑特意义上的行动,是作者给出的解答,或新问题。
更加值得追问的是,同样“寓教于乐”,过去的春晚曾经有趣的原因在哪?春晚对谁依旧有趣?春晚对谁其实从来没有有趣过?所谓春晚式“有趣”究竟创造了怎样的社会空间?是饭桌前欢笑的轻?还是“寓教于乐”抑或批判的重?还是作为症状而需要新的描述语言?
本文作者梳理了两头婚制度的经济制度构思和实践上的困难,捕捉到了动态中的实景与幻想。两头婚绝非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也不是替代裹绕在社会关系里个人权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