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家采掘资本主义的老对手和新冠的新局面,原住民及其他社运力量该如何反应?这篇文章里的作者回顾了运动伊始的一次公开论辩,论述了其中具备资深社运经历的原住民和非原住民女性社运者的声音、方法与总结。两位作者的民族志在此是学习和传播的艺术。
沙欣·巴格在城市中一度是一个被忽视和抹去、甚至对其它城区而言不存在的角落,但现在却因异见、要求获得承认和归属而变得活跃和可见。
智利曾经被捆绑在一套“拉美新自由主义灯塔”的叙事里无法自拔,如何超越一劳永逸推翻新自由主义的幻象,并在废墟里寻找重建的动力学则是今日智利抗争胜利后打扫战场最重要的任务。
关于未来,有多种可能的答案,就像在街头和阳台上敲打锅碗瓢盆的抗争者一样多。抗争者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会如何,但是他们一定知道的是,未来必须有所不同。
2019年10月1日至今,席卷伊拉克的抗争直指美军占领以来主导伊拉克资源分配的民族宗派主义。本文作者借小丑这一形象在抗争里如何成为人类学意义上的骗徒(trickster)分析了这一去中心化抗争的动力和期许。
抗争的诉求和风险不再与我们无关。抗争运动既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极具戏剧性;运动中摩擦不断,既体现了抗争者顽强的生命动力,亦不失表演性。通过介入获得媒体广泛关注的全球抗争运动,本系列文章试图探索人类学在捕捉“真实世界”动态中的作用。